第(2/3)页 卫子夫的故事稍稍讲出。 众人也就明白了,为什么卫了夫并没有太多与她有关的史料。 就算是有。 也是当上了皇后之后的一些内容。 事实上。 正是因为卫子夫出身低微,此前根本就没得写。 就算是写了,也是给卫子夫添加丑闻。 与其如此,还不如不写。 “凡哥,也就是说,卫青就是卫子夫的弟弟了?” “是的。” 陈凡点头:“卫青正是卫子夫的弟弟,不过,卫青与卫子夫只是同母的弟弟,他们并不同父。” “那卫青的父亲是谁?” “卫青的父亲叫做郑季。” “为啥会是郑季?” “成年人的事情你们别问得这么细。” 陈凡翻了个白眼,但还是解释说道:“原来是卫媪在平阳侯家做事的时候,与一位叫做郑季的人私通,然后就生了卫青。也就是说,卫青其实是私生子。但因为卫媪地位很低,所以根本养不活这么多的子女,于是,小时候的卫青就被送到了生父郑季那里。” “但郑季也并不是很重视卫青,郑季的一些儿子,也根本不将卫青当成是自己的兄弟。甚至,不只不把他当成是兄弟,反而还将卫青当成是奴仆一样来使唤。当卫青年纪稍稍大了一些之后,卫青就回到了母亲卫媪的身边。但这个时候卫子夫还没有被汉武帝看中,所以这会儿卫家所有人的身份都很低。为此,卫青就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。” “直到在卫子夫被汉武帝临幸,并且给汉武帝生下子女之后,卫青的身份这才发生了转变。因为汉武帝非常宠幸卫子夫,所以武汉帝也提拔了卫青,任命他为太中大夫。虽然卫青是通过姐姐卫子夫的关系,从而进入朝廷。但卫青却非常有才,在担当太中大夫的10年时间里,卫青深受武帝的信任。” 历来外戚掌权对于整个朝廷来说,都没有太好的下场。 但。 也有例外。 比如卫青。 卫青就是外戚。 但卫青却深知这一点,在他被任命为太中大夫这十年当中,卫青都非常低调。 “经过文景之治,整个汉朝的实力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。在张骞出使西域回来之后,一下子打开了汉武帝的视野。他再也不想按着文帝与景帝之前的防守策略,他开始想主动进攻匈奴。公元前130年,匈奴入侵上谷。汉武帝亲自步署,分了四路大军,准备出击匈奴。在这其中,卫青被任命为车骑将军。与之卫青一起的,还有李广,公孙贺,公孙敖。这四路当中,每一路都率领1万轻骑兵。结果,公孙贺无功而返。公孙敖与李广大败。特别是李广,直接全军覆没,甚至李广还被抓住了,最后逃路。但此战当中,卫青却是大胜归来。” “这一战,也叫龙城之战。龙城之战虽然其他三路都没有取到太多的贡献,甚至两路还败得非常惨,总体来说是不划算的。但其中卫青这一战,却是至汉初以来第一次对匈奴的胜利。为了表彰卫青首胜,汉武帝在龙城之战当中封卫青为关内侯。至此,卫青声名远扬。” 与之李广相比。 要说时运,卫青实在是太好太好了。 李广一辈子都没有被封侯。 而卫青,一战封侯。 可以说。 卫青一战封侯,一下子就刺激到了众人。 “一战封侯,太牛逼了。” “没办法,一方面是能力强,另一方面是运气也太好了。” “嗯,这是汉朝对于匈奴的首胜,别说是大胜了,就是小胜对于汉朝来说也是无比的激动人心。” 这就像踢足球。 国足碰到日韩足球,不胜是正常了,输了也非常正常。 可要是胜了…… 他喵的简直可以说是普天同庆,不可思议的存在。 “事实上,王昌龄写的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……这里的龙城飞将,一方面是指李广,另一方面也指卫青。或者说,这句诗里面是卫青与李广相结合。”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。 因为龙城之战,李广输的内裤都没有了,提到龙城如果说李广的军功,那就真没有什么可说的。 但虽然如此。 卫青毕竟年轻,就算是龙城之战当中他取得了首胜,他的名气仍是不如飞将军李广。 所以王昌龄的这一首诗,应该指的是卫青与李广,而不是单单指李广一个人。 “但如果说,卫青仅仅只有一战封侯的战绩,那他就不是卫青了。” 陈凡继续说道:“元朔二年,匈奴大举入侵上谷、渔阳,先攻破辽西,杀死辽西太守,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,劫掠百姓两千多人。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,采用“迂回侧击”的战术,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,迅速攻占高阙,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、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。 而后,卫青又率精骑,飞兵南下,进到陇县西,形成了对白羊王、楼烦王的包围。汉军活捉匈奴数千人,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,控制了河套地区。鉴于这一带水草肥美,形势险要,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,设置朔方郡、五原郡,自内地迁徙十万人到两地定居,并且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。这一战立的功劳实在是太大太大了,不只是卫青再度被封侯,跟随卫青的部下,苏建,张次公,也被封为平陵侯与岸头侯。” 只是这里一众粉丝有一些不解了:“凡哥,这一战功劳真有这么大吗?” 一战当中三个人封侯,这简直是汉朝时期从来没有出现过的。 随后你要再想想李广,那你就更得郁闷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