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正如炎黄一体,天下统一……这也成为了他向后人推崇的完美品德,成就了司马一家之言。 这一幕情景剧,陈凡看得也是热血沸腾。 他昂然说道:“此乃史记之开篇,记载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生平,四千多年前,炎黄合体,诸侯宾从,开创了民族融合,安定一统的上古治世。此后,全世界华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,炎黄子孙。这个名字,千年不改,万年不变。” 掌声涌来。 人群当中大家站了起来,并高喊:“炎黄子孙,炎黄子孙。” …… “日月永恒,这月亮照亮过多少人。人生苦短,数十个寒暑。” 又是一个情景剧。 出场的是一代天骄汉武帝:“司马迁,你和朕一样都老了。太史公书开篇,五帝本纪,黄帝你写的好,崇德尚武,赈抚万民,我大汉应效黄帝之美德,后世,亦当以黄帝为典范。” 司马迁:“谢陛下。太史公书详细写了秦汉,上记轩辕黄帝,下至于今,著十二本纪,修订表代表述差异,作十《表》,礼乐损易,律历改易,兵权山川鬼神,天人之际,承弊通变,作八《书》,二十八宿列星环绕北辰,三十根车辐集于车毂,运行无穷。辅弼股肱之臣与此相当,忠信行道,奉事主上,作三十《世家》。有些人仗义而行,立功名于天下,作七十《列传》,总计一百三十篇,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,称为《太史公书》。” 汉武帝:“青史可以资政,可以育人,此书很重要。但也不可随意翻阅流传,朕会择精要篇目给皇子们读读。” 司马迁:“现太史公书已入阁。” 汉武帝:“太史公书是一部巨作,只有我大汉太史才写得出。” 司马迁:“谢陛下。” 汉武帝缓缓离去。 此时的司马迁,已然泪流满面。 他即为自己写出的《太史公书》得到汉武帝的认可而感到欣慰,但又为自己的《太史公书》不能够流传天下而悲痛。不过,这时陈凡却说道:“太史公书虽然入阁,但您的外孙杨恽手里还有一卷。我猜,您给杨恽手里的那一卷,是想留给世人。” “是啊,但我却不知,后世是否还能看到此书。” “先生,我是来自2000多年后的人,如果后世没能够流传您的书籍,我又怎么可能知道您书里的内容。先生,我带您去后世看一看。” 舞台星光流转,时间如星光一样,穿梭而过。 此时还只是六七岁小娃娃的杨恽,这时已经步入中年。 中年杨恽缓缓走来:“太史公书,是我外祖太史公司马迁所写,今日,我将他公之于世。太史公书,应该被天下人所看到。” 杨恽之后,又来了两人。 一个叫做班彪,另一个叫做班固。 对着两人,陈凡解释说道:“班彪和班固续写了您的太史公书,称之为汉书。” 两人之后,又有一人来到。 这人正是唐朝的魏征。 陈凡说道:“后世,唐朝也是极为强盛的朝代。宰相魏征领衔撰写了《隋书》,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设立了,编写纪传体史书的国家制度。史记,成为了正史。” 司马迁:“家国青史,国家主修,好。” 陈凡:“您再看这个。” 前面的大屏幕上,赫然显示了一众史书书籍。 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晋书》、《宋书》、《南齐书》、《梁书》、《陈书》、《魏书》、《北齐书》、《周书》、《隋书》、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、《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、《五代史》、《新五代史》、《宋史》、《辽史》、《金史》、《元史》、《明史》。 “这是二十四史。” 司马迁有些被震撼到了,渡步细看。 陈凡指着排在第一位置的史记说道:“先生,您的史记,位例二十四史之首。而且我告诉您,后世历代正史,全都传承了您的纪传体。” 司马迁:“天地永恒,青史永新……好。” 一连,司马迁说了三个好了。 说完之后。 脚下的舞台又一次星光流转。 人们知道。 星光象征着时间。 就像刚才那些人物出现一样。 事实上。 此时的司马迁能出现在大家眼前,也是因为时间的流传,让我们看到了2000年前的司马迁。 而当星光再次流转,司马迁知道,他应该离去了。 他到底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。 他没有说话。 但他内心却是无比的满足。 满足的不仅仅是因为他写下了史记,完成了他与父亲的心愿。 更为满足的是,后世历代传承了他的青史观念,万古流传。 没有说话。 司马迁踏步往前走去。 陈凡摸了摸眼睛,看着离去的司马迁,他多么想喊一声,太史公先生,您别走。 但陈凡还是忍住了,看着司马迁的背影,陈凡说道:“感谢先生,书写青史,写得精彩。请受,炎黄子孙一拜。” 陈凡朝着司马迁拜去。 司马迁回头朝着陈凡,朝着天下众生,朝着所有的民众,深深的鞠礼。 再踏前一步,舞台上已经再没有司马迁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