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7章:出来吧,孙子兵法……(求订阅)-《我,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听得热血沸腾。”

    “兵家之祖,果然名不凡响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的兵法,不说在春秋时期,就算是对于现代的我们,也是非常有指导作用。”

    是的。

    孙子兵法可不仅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指导思想。

    后世任何一个朝代,在带兵打仗的时候,最具有参考价值的,那就是孙武的孙子兵法。

    三国时期,曹操最为佩服的就是孙子兵法。

    甚至,他还结合自己的经验,给孙子兵法做了注解。

    “但这只是开始。楚国的实力仍很强,吴国只是稍稍打败了楚军。但要完全打败楚军,暂时的吴国是没有这个能力的。于是孙武再次向吴王献策,现在的吴国应该休养生息,积累力量。另一边,孙武还献策。除了自己这一边积累力量之时,还应该用疲楚之策。”

    “陈凡老师,什么是疲楚之策,不会是像郑国渠一样的吧?”

    有一位学生举手说道。

    这一问,大家却是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当时的郑国渠也是属于疲秦之策,按原意,韩国因为惧怕秦国,于是就想让秦国将整个国家的实力放到修建水利方面上。结果,这疲秦之策没达到,反而郑国渠在修建之后,还大幅度的增加了秦国的实力。

    此时陈凡再次说到疲楚之策,众人不由得就想到了郑国渠。

    只是陈凡却笑道:“孙武做为兵家之祖,他怎么可能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。孙武的疲楚之策,那就是在楚国边境时不时派一些小股部队向楚国发动进攻。但这个进攻并不长,打一下就走。如果楚国不管,那就继续打。如果楚军派大部分前来,那就跑。”

    这样的战略思想也在后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。

    比如前世著名的游击战。

    “就这样,通过6年的时间,吴国一方面积累了实力,另一方面也让楚国不时因为要防备吴国的入侵,内部消耗也非常大。”

    这个时候,又有一位学子提问了:“陈凡老师,我有一个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请说。”

    “孙武的疲楚之策虽好,但吴国就不怕楚国派大军攻打吴国,将他们消灭掉吗?毕竟按当时的国力,楚国的实力还是比之吴国强的。”

    对于此。

    陈凡也是点点头。

    看来高校的学子思考问题还是比较透彻的。

    陈凡说道:“这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。当时楚国虽然强大,但也不仅仅只有吴国一个对手。比如在楚国北边的晋国,楚国就一直得提防。当然,还有西边的秦国。虽然秦国后来与楚国结盟了,但到了春秋末期,一众国家的结盟都是利益所然。因为利益,他们可以很快结盟。因为利益,他们的结盟又可以很快就分散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其一。其二,吴国有长江天险,他们的水兵非常厉害。如果要进攻吴国的话,那么就要面对吴国的水军。而当时水军的实力,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抗横吴国。所以,楚国就算是想灭掉吴国,但也因为地型条件以及水军的不足,并不能够对吴国造成太大的伤害。反而,如果楚国举大军攻打吴国,还会给秦国,晋国,甚至是齐国……等一众大国机会。”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。

    所以吴国可以派一众部队对楚国进行骚扰,但楚国却没办法对吴国的骚扰作出太多的抵档。

    当然吴国能攻打楚国,也是因为自己周围没有太多强大的国家。

    吴国东边靠海。

    南边其他一些国家还不成气侯。

    北边虽然有东方大国的齐国,但齐国与吴国隔着好几十个小国。

    所以中原这个地方,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。

    但这个兵家必争之地,又是最危险的地方。

    你越是在中心位置,你越容易挨打。

    反倒是你在边边角落里,一来其他大国还打不倒你,二来还可以积累力量慢慢对其他周边国家出兵。

    这就像下围棋。

    一般围棋的下法都是从边角开始竞争。

    要是一来就下最中间的天元。

    要么是个二逼,要么就是你的水平已经完全超过了对手。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

    解释了这一点,大家对于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背景就有了大致的了解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六年之后,孙武终于等来了机会。孙武指军3万大军,以及联合其他几个小国,进攻楚国。而楚国,便派了20万部队准备与吴军交战。”

    这场战役,又叫做柏举之战。

    “3万人对20万人,这个,这个,吴国打得赢?”

    “不知道,不过,这3万对20万,这怎么打?”

    “这比赤壁之战的难度还要高啊。”

    赤壁之战曹操虽然号称80万大军,但其实也只有20多万。

    而孙刘联手,也有五六万。

    可现在,吴国竟然只有3万人。

    不少人摇摇头。

    按他们的想法来说,这样的战役绝对赢不了。

    毕竟。

    古代不比现代。

    在冷兵器时代,一人能打赢两人就已经很不错了,现在3万人对20万人,那得1人得pk7人?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