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三人恭敬领命。 朱祁钰又吩咐了几句,三人也都一一做了应答。 君臣论了会子话,于谦终是忍耐不住: “陛下,忠国公节制四镇兵马,提调一应文武官员,这权利实在过大,是否应加以限制?” 老王文扯着胡子说了: “老臣心忧杨善惨死瓦剌,愿为巡抚御史,监察忠国公军。” 朱祁钰摆了摆手: “此差遣是临时调派,不是常制,倒也没有必要派王先生这样的提督大臣。” “于先生过滤了,此是临机提调,为迎归太上皇一事而设,临机特办,忠国公为国为民,难道于先生还怀疑他吗?” 于谦向朱祁钰长身而揖: “陛下,臣非为忧心某位臣工,自忠国公一来,陛下屡次打破常制,非是一次,忠国公忠心爱国,臣深明其心,然而若此差遣成了常制,后续继任此差遣的大臣,有了谋私之心。” “则社稷倾覆,只在顷刻之间。” 朱祁钰点了点头: “朕知晓于先生之心了,此事容后再议,朕邀你来,是为宣府大同兵员调动,粮草供应一事,于先生回去之后,一定要叮嘱兵部各清吏司,配合好此次北上之事。” 于谦只得领命了。 圣旨传到大同的时候,苏城正在调动诸处兵马。 宣府地处前线,陆续占据开平、大宁一线,驻军连续增多,兵员开始陆续向前,自草原北上的道路必须要打通,锦州、黄泥洼一线必须要全部占据,所部兀良哈人必须臣服。 自黄泥洼向西,到哈拉和林这一线,有很大可能成为一线主战场,自己到时候与瓦剌大军的厮杀,就会在这一片地区展开。 打通这一线的草原的任务,可以交给宣府军去执行,孙勇不是给自己要出兵权吗,这次可以给他了。 大同、沙井一线,有大量鞑靼人囤聚,他们不可能不做乱,这一路打通的可能性不大,但必须要守住,防止鞑靼人来攻。 这一路,可以交给陶瑾来执行,陶瑾用兵稳重,胜仗打不了,但是守城还是有余的。 真正迎归朱祁镇,怕是要走大同向北,穿过大漠,直达哈拉和林这条路。 也先给自己指出这条路的目的,不就是想要自己走这一条路吗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