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怎么让能让一个王朝长盛久衰,屹立千载呢? 这是朱英自从知道自己的身份后,就一直在思索的问题。 这个问题的思索,首先从结果开始推导。 王朝的破灭,往往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。 从三个点分析:军,政,民。 军:军队的衰弱,战斗力不断的下跌,甚至许多军士吃不饱,穿不暖,盔甲武器更是如同破烂。 面对外敌的入侵,没有丝毫意志力可言。 军纪的涣散,也没有了保家卫国的意志,抢劫百姓倒是一把好手。 政:上下官员沆瀣一气,官商结构,行贪污之事,不顾地方百姓状况,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稍微有些灾荒,就是大量流民出现。 烽烟四起,到处都是民变,在原本已经破烂的基础上,更加破坏。 朝廷上朋党各立,有事互相推诿,暗中相互勾结隐瞒,假象天下升平。 有才能的官员因为不能同流合污被打压,上位的皆是一些溜须拍马之徒,整天想着行贿巴结,做更大的官,贪更多的财,行最大的贿。 道德沦丧,礼乐崩坏,只要有钱,无所不能。 对于一些百姓案件的处理,更是谁缴纳的钱多,谁就是对的,冤案已经成了常态。 民:原本还算可以生活下去的家庭,时不时要经历流兵的劫掠,还有不断增加的赋税,地主豪绅的霸凌。 生活在这个世道,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,稍微一点波动,就是大量家庭的破碎,田地皆失。 与其活生生饿死,不如跟着叛军一起反了吧,至少还能讨一口饭吃。 朱英递给老爷子的册子,便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开始讲述。 里面是对军,政,民三个大方向的具体改革的章程。 变法,是因为一个国家,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边缘,再往前走,那就是无尽深渊。 而朱英要做的事情,就是从一开始,就让大明这滚滚车轮,开上一条康庄大道。 “这就是大孙心中理想之国吗。” “以法治人,以民强国,行商之道,夺四海之财而富大明。” “兴盛文化传播天下,修建藩国远控他乡。” 在朱元璋的眼中,这一刻的大孙,终于是露出了野心的爪牙。 却不得不承认,若是按照这册子上的计划推行对于整个大明变革,未来之大明,将会有何等的强盛。 册子的安排极为缜密,一环扣着一环,犹如看破未来迷障,得见真实。 好像是所有的路,在这之上都已经尝试千百遍,剩下的是那最为快捷的终南捷径。 如今大明,有了高产作物,还有不断繁荣的商业。 国库之财,与日俱增。 在这么一个情况下,大孙的这些变革,在朱元璋看来,成功几率可达七成往上。 朱元璋紧紧抓住册子,脑海中冒出一个想法。 “若是咱二十多年前创立大明的时候,看到这本册子,现在的大明,将会是怎样。” 朱元璋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,有着更为强烈活得长久的欲望,他想亲眼见见,这往后的大明盛世之风光。 若不是如今天色已晚,真想把臣子们都召集起来,商议接下来的大动作。 ...... 从华盖殿离开的朱英,心情极为美好。 推行改革离不开老爷子的支持,这可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,几乎是对于目前的大明,由上至下的一次巨大变化。 可以说整个大明实行的根本策略,都要发生一个转变。 当然,这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,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 这个过程很长,可能十年,可能二十年,甚至是三十年乃至更为长约。 但是国策一旦立下,大明的车轮就会调转方向,往自己所想之地开去。 回到坤宁宫也没有休息的余地,大量的奏章还等着他的批阅。 如今的忙碌在经过大半年的熟悉后,已经成了朱英的生活习惯。 这个习惯,是被老爷子给强行养成的。 “别的改变不算大,这手毛笔字倒是越发炉火纯青起来了。” 放下刚批阅完的奏章,不由都伸了一个懒腰,朱英有些感慨的说道。 思索一番后,朱英把郭忠唤了过来。 “最近允炆那边的律法编纂,如今进行得如何了。” 对于律法编纂,朱英一直还是很上心的,他自然知道朱允炆过去没多大用处,不过就是给点事情做,让其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。 “启禀殿下,如今律法第一版马上就要完成了。” 郭忠恭敬回道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