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爷爷谬赞了,孙儿只是到了那贡院,听说了关于科考的一些章程规矩后,感觉对于学子们,过于严苛了一些。” “科举如学子,犹如鲤鱼跃龙门,尤其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,就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。” “这些寒门学子,平日挑灯夜读,四肢不勤,五谷不分,身体孱弱得很。” “这人呐,若是饿到极致,哪有什么思路可言,咱们挑选一些才人本就不易,若是这般导致一些原本才能出众者,因此名落孙山,岂不可惜。” “科举从官后,就不再是一朝一夕之功,而是数年累积之政绩。” “孙儿只是希望,想这些有想法为国效力的学子们,能够完全的发挥出自己的才能。” 朱英的语气很是认真,这是他内心中的真实想法。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思考,现在的大明在朱英看来,完全可以用求贤若渴来形容。 其目的也很简单,便就是想把举荐从官这条,逐渐缩小,甚至是关闭开来。 只有这样,才能让朋党的存在,没有那么绝对。 大明中后叶时期,只需懂些文字,加以孝敬,就能通过举荐为官,科举这边反而遭了鄙视,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,只会是加速一个王朝的崩塌。 虽说朱英已经在想办法普及教育,但常言道,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 现在学堂里的学生,至少也是两三年的时间,才能说真正的读书识字。 彻底摆脱按照目前大明情况定义的文盲,十年八载都不为过。 在这其中,真正能够为朝廷,为朱英所用的,更加少之又少。 目前可以预见,未来五六年,甚至十来年的时间里,朱英可以用到的人才,就是现在这一批,已经寒窗苦读已久的学子们。 这就是为什么朱英会直接宣布对贡院的改革措施,就是要施恩于学子。 想要改变一个学子的看法,思维,最有效的其实并不是对于科举的改革,或者说典籍的编纂。 最快的,也是最有用的,就是让学子们对本身,产生一种崇拜。 这种方式,其实跟后世明星的那些粉丝来说,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当学子们打心底里认可太孙的时候。 很多事情,哪怕是学子们不理解,也会选择无理由的支持。 当思想有了领袖的时候,办事起来可就方便太多了。 ...... 科举的考试,很快就在一片议论中结束。 随着科举的结束,这些在贡院里享受了太孙恩典的上万学子们,每一个都是朱英最好的宣传。 当他们和昔日同窗们开始畅聊的时候,话里话外,无一不是太孙。 “我也不想搞个人崇拜,可是就这么个世道,能有什么办法呢。” 朱英表示很无奈。 而随着科举的结束,还差几日才放榜的时候,一道消息通过京师邸报开始迅速传播。 京师军事学院,正式成立。 即日起第一批学员,面向大明全国开房招生。 截止日期为八月十八日。 拟定招生八百人,陛下为院长,太孙殿下为副院长,老师为各级勋贵武将,都指挥使等。 优秀学员,毕业可授敦武校尉之衔。 注:识字者有功名在身者可优先录取。 此番消息一出,刚刚才沸腾一波的京师,又再度沸腾起来。 各个茶楼的说书人,对于这个消息更是多方解说,包括敦武校尉的职责,权力,还有更方面的优待,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。 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,都知道这个机会有多么难得。 “可惜,这次军事学院,只招收十六岁之上,三十岁之下,不然我也能去试试。” “得了吧,这可不是当养尊处优的官老爷,从了军,可是实实在在要打仗的。” /64/64001/19307291.html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