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1章 第十三次相亲167-《M君的相亲小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以血还血,以牙还牙是通行于古今中外的习惯法。

    有道德瑕疵的齐襄公被后人视为顶天立地的伟丈夫,就是因为他敢硬顶着列国巨大的军事压力,以及春秋时代不主张灭人家国的政治伦理压力,彻底消灭几百年前害死祖先的敌国,给被烹杀的祖先复仇。

    尽管他死得不光彩,但复仇一事将齐国领土扩展一倍有余,为将来称霸天下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,使他虽死犹荣,是国家的好君主,军队的好统帅,祖宗的好子孙,人民的保护神,被极其讲究礼法的士大夫们尊上一个“襄”字。

    就算是《春秋》都不得不秉笔直书,为先祖复仇是一件大快人心的正义之举。

    再有,鸡鸣狗盗者的领袖孟尝君。这位公子为个人私利勾结敌国戕害母国,虽才学无双雄视天下,却也是声名狼藉之辈。

    他受秦国迫害出逃后,在赵国的一个小镇上被镇民群嘲,受辱后命令门客屠灭该镇。

    天下列国君主、公子、名将、豪杰,不论敌友,无一人因此指责孟尝君。

    为什么没有政敌以此责难他呢?

    就算没人能给那些被杀者公道,难道还会没人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吗?

    当然不是。

    战国时代,别说是孟尝君,就算是秦国君主都无法钳制天下悠悠之口。

    然而,事实是,不论是孟尝君的政敌齐湣王,还是被杀者的君主赵王,都没有跳出来对此提出异议。

    是这两位王权势不及区区孟尝君不敢为死者主持公道吗?

    显然不是。

    两位王都是敢和秦王叫板的强势君主,并非暗弱的傀儡,根本不必惧怕一个孟尝君。

    真实的原因是,在那个时代人受到的羞辱,必须用鲜血来洗刷,要么是自己的,要么是对方的。

    孟尝君的作为,完全符合当时的道德标准,并无任何过错。

    韩信所遭受的耻辱,超出孟尝君所受屈辱何止百倍,却不敢报复区区一个二流子。

    这种怪异举措在当时大约是不符合道德标准,又令人难以理解的。

    或许,他的主子夫妇受限于当时通行的道德标准,没感受到其刻意释放的善意,才仍旧按照处理猛兽的法子,用竹子刺死这位军事天才。

    第二,此君在执掌重兵时,不敢向刘邦夺权,一共放弃两次可自立为王的机会。
    第(2/3)页